在全社會治霾防污的共識下,本應成為監管要害環節的我國機動車尾氣檢測卻亂象叢生,有業內人士甚至毫不客氣地批評為“基本失控”。其中,不符標準不合規范導致的檢測設備普遍不過關是重大“硬傷”?!皺C動車環保檢測的目的是找出高污染車,實現這一目標的前提是檢測要規范、標準。但是遺憾的是,由于各方面監管不到位,再加上一些利益的驅使,使得檢測設備本身就問題不少”,前環保部機動車排污監控中心研究員韓應健說。
據了解到,檢測機構“雜、亂、多”,檢測設備不靠譜,檢測程序不規范,導致目前在新車(銷售前)和在用車(銷售后)尾氣檢測兩個環節,存在大量造假行為。各地機動車檢測方法和檢測標準限值不統一,新車排放標準限值與在用排放標準高相差20多倍。
早在2011年,環保部對全國近千家機動車環保檢驗機構開展檢查,排查出各類違法違規和不規范檢測問題200余項。環保部隨后發文指出,“一些地區機動車環保定期檢驗工作暴露出檢測程序不規范、檢測設備可靠性差、從業人員技術水平低等問題,個別地區甚至出現玩忽職守、弄虛作假現象,嚴重影響了機動車污染防治政策措施的實施效果?!?/span>
精確的尾氣檢測設備是準確檢測車輛排污量的重要技術措施,然而,國內缺少對機動車尾氣檢測設備的計量檢定規定和手段,表面上尾氣檢測法規標準全、監管環節多,其實法規標準雜亂無章,尤其是沒有強制執行的國家標準,無法形成有效監管。
據了解,國家對法定管理的計量器具實施制造許可證制加計量檢定制度,我國的計量法要求尾氣檢測設備必須取得制造許可證。但法定的國家《計量器具目錄》里并未包含尾氣檢測設備,僅包括檢測設備的分析儀器。一些正規尾氣檢測設備企業認為,“這是從生產源頭就放棄了監管”。
據悉,目前,由于尾氣檢測設備的國家標準(GB18285-2005)《汽油車簡易瞬態工況排放檢測系統》和環保部頒發的(HJ/T290-2006)《汽油車簡易瞬態工況法排氣污染物測量設備技術要求》都非強制執行,各地質監局唯一委托的計量檢定機構是當地的計量科學研究院,他們對檢測設備的技術考核內容普遍脫離上述標準中的技術指標要求,甚至將“污染物排放質量‘毫克/秒’(mg/s)流量測試改為稀釋氧濃度測 試”,對變載荷加載滑行、響應時間、加載誤差、一致性、壓力、溫度、流量重復性等關鍵性指標完全不測試,這使得濫竽充數、假冒偽劣的尾氣檢測設備屢屢通關,得以順利取得尾氣檢測《計量檢定證書》。
針對汽車尾氣檢測市場亂象,多位專家建議,要全面清查檢測設備,計量和環保部門需委托專業技術機構對檢測設備技術進行全面考評,對不符合國家標準和檢測數據誤差高于10%的設備要禁止其檢測。同時,有關部門要將對環檢機構的監管改為對檢測數據質量的監管,生產檢測設備需要取得《制造計量器具許可證》(CMC),確保檢測設備質量;使用檢測設備進行檢測,需要取得實驗室資質(CMA)以確保數據質量。
國家發改委等部門2014年印發了《加強“車油路”統籌加快推進機動車污染綜合防治方案的通知》,要求自2015年起開展環保檢驗機構專項整治,對所有檢驗機構進行全面核查,對弄虛作假、玩忽職守的機動車尾氣檢測機構,依法依規予以處罰,納入黑名單管理,并向社會公布。
技術支持:廣州海鷹信息技術有限公司